今天学了新成语--虚室生白

出自《庄子·人间世》
▶ 虚室生白【xū shì shēng bái】
虚:使空虚;
室:指心;
白:指道。
• 意思是心无任何杂念,就会悟出“道”来,生出智慧;也常用以形容清澈明朗的境界。
•《庄子·人间世》:“瞻彼阕者,虚室生白,吉祥止止。”
【原文】
回曰:“敢问心斋。”
仲尼曰:“若一志,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;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。听止于耳,心止于符。气也者,虚而待物者也。唯道集虚。虚者,心斋也。”
颜回曰:“回之未始得使,实自回也;得使之也,未始有回也,可谓虚乎?”
夫子曰:“尽矣!吾语若:若能入游其樊而无感其名,入则鸣,不入则止。无门无毒,一宅而寓于不得已则几矣。绝迹易,无行地难。为人使易以伪,为天使难以伪。闻以有翼飞者矣,未闻以无翼飞者也;闻以有知知者矣,未闻以无知知者也。瞻彼阕者,虚室生白,吉祥止止。夫且不止,是之谓坐驰。夫徇耳目内通而外于心知,鬼神将来舍,而况人乎!是万物之化也,禹、舜之所纽也,伏戏、几蘧qú之所行终,而况散焉者乎!”
【译文】
颜回说:“请问什么是‘心斋’。”
仲尼说:“保持你的心念专一,逐渐将听觉内收,由听外界繁杂万物,改为听内心思绪万千,最后逐渐的将万千思绪化掉,最终只留下响亮的呼吸之声。外部的嘈杂关闭了,内心的纷乱也关闭了,只剩下一口呼吸,像是一阳初动处,万物未生时一般,蓄势待发。所谓心斋,就是要保持虚而待物。”
颜回按照老师的心法,回去修炼了一段时间,再次找到老师说:“我一开始打坐,怎么都忘不掉我的身体,后面渐渐的可以隔绝外部的嘈杂,最后我竟然能够忘却我的存在,这样算是虚空了吗?”
孔子说:“你对‘心斋’的理解十分透彻。我再告诉你,假如能够进入到追名逐利的环境中遨游而又不为名利地位所动,卫君能采纳,你阐明你的观点,不能采纳,你就停止不说。不去寻找仕途的门径,也不向世人提示索求的标的,心思凝聚全无杂念,把自己寄托于无可奈何的境域,那么就差不多合于‘心斋’的要求了。
一个人不走路容易,走了路不在地上留下痕迹就很难。受世人的驱遣容易伪装,受自然的驱遣便很难作假。听说过凭借翅膀才能飞翔,不曾听说过没有翅膀也能飞翔;听说过有智慧才能了解事物,不曾听说过没有智慧也可以了解事物。
看一看那空旷的环宇,空明的心境顿时独存精白,而什么也都不复存在,好运和喜庆的事情将会连续不断地发生。至此还不能凝止,这就叫形坐神驰。倘若让耳目的感观向内通达而又排除心智于外,那么鬼神将会前来归附,何况是人呢!这就是万物的变化,是禹和舜所把握的要领,也是伏羲、几蘧所遵循始终的道理,何况普通的人呢!”
【悟】
割舍、放下、留白;不争、不辩、不自难;随心、随喜、遂新年。
“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。” ---- 庄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