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天一成语:皮之不存,毛将焉附

【成语名字】皮之不存,毛将焉附
【成语拼音】pí zhī bù cún,máo jiāng yān fù
【成语释义】焉:哪里。附:依附。原义是皮都没有了,毛往哪里依附呢?后比喻事物失去了借以生存的基础,就不能存在。也说“皮之不存,毛将安附”。

图片来自网络侵删
【成语出处】
春秋·左丘明《左传·僖公十四年》:冬,秦饥,使乞乘于晋,晋人弗与。庆郑曰:“背施无亲,幸灾不仁,贪爱不祥,怒邻不义。四德皆失,何以守国?”虢射曰“:“皮之不存,毛将安傅?”庆郑曰:“弃信背邻,患孰恤之?无信患作,失援必毙,是则然矣。”虢射曰:“无损于怨而厚于寇,不如勿与。”
“皮之不存,毛将焉附”由句中的“皮之不存,毛将安傅”演变而来。

图片来自网络侵删
【成语用法】复句式;多作分句或独立成句,也作定语。
【近义词】相辅相成、唇寒齿亡
【反义词】无

图片来自网络侵删
【成语寓意】
世间事物存在着普遍的联系,联系密切的事物以及事物内部的各种因素互相依存,各以对方为自身存在的依据。个人脱离集体,就失去足以依靠的力量;集体脱离个人,也就成为缺乏实际内容的抽象概念,失去了存在的意义。因此,相互依存的各方都应密切合作,协调发展,如果离心离德,各行其事,对各方都不利。

图片来自网络侵删
【活学活用】
⒈“倘若朕的江山不保,你们不是也跟着家破人亡?皮之不存,毛将焉附!”——姚雪垠《李自成》第二卷第三二章
⒉“今云欲预九锡之庆,乃甘心促寿愈疾以从之,所谓皮之不存,毛将安傅,岂不愚惑之甚哉!”——宋·罗大经《鹤林玉露》卷五
3他的计划没有实质性的支持,只是一纸空文,皮之不存,毛将焉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