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《唐诗纪事·温庭筠》▶ 悔读南华 [huǐ dú nán huá]• 南华:指《南华经》,《庄子》一书的别称。• 后悔习读《南华经》。形容高识之士遭到小人嫉毁之后的愤懑之情,指学识渊博而不为人所容。• 辛文房 《唐才子传·温庭筠》节选:“因知此恨人多积,悔读南华第二篇。”【典故】温庭筠(yún)
2025-05-02 07:35:59
百度百科:故意留着敌对势力或对立面,用以牵扯另一方,以此使自己的地位变得重要,常常借机揽权索银。养寇自重=拥寇自肥养寇自重的出现和“飞鸟尽,良弓藏;狡兔死,走狗烹”这句历史定律有很大的关系。为巩固统治,事成之后,良臣将相往往难留活口。基于此,便有了养寇自重这样的博弈对策。记载里最早养寇自重的人是西汉
2025-05-02 02:23:22
今日成语株树斗粟“株树斗粟”意为“种植一棵树,酬谢一斗的粮食”。“株树斗粟”源于元代“植树一株,酬粟一斗”的典故。说的是,元末至正十四年(1354),建安县(今建瓯)大旱,田地绝收,岁末年初灾民遍野。明朝太师杨荣(1371-1440)的租父杨达卿(1305-1378),系房道镇耕读世家望族的族长,家
2025-05-01 05:37:56
◆今天分享的成语是为虎作伥。从前,有一只老虎,在深山老林里遇到一个人。老虎正饿得发慌,于是猛扑过去,把那个人吃掉了。但老虎还是不满足,他抓住那个人的鬼魂不放,非让他再找一个人供自己享用,否则就不放他走。那个被老虎捉住的鬼魂,为了能早点脱身,就给老虎当向导,去找别的人。走啊走,鬼魂忽然发现前面的山路上
2025-05-01 03:31:59
01牛角挂书【释义】牛角上挂着书,形容勤奋苦读。也形客悠闲自在地读书。【出处】《新唐书·李密传》:“(李密)闻包恺在缑山,往从之。以蒲鞯乘牛,挂《汉书》一帙角上,行且读。越国公杨素适见于道,按辔蹑其后,曰:‘何书生勤如此?’密识素,下拜。问所读,曰:‘《项羽传》。’因与语,奇之。归谓子玄感曰:‘吾观
2025-04-30 08:05:26
成语“暴殄天物”意思是指对自然资源或物品的极度浪费和肆意毁坏,形容对珍贵事物的不珍惜和任意挥霍。成语由来“暴殄天物”出自《庄子·齐物论》,原文是“天物之不惜者,暴殄之”。其中,“暴”指的是强暴、粗暴,“殄”意为毁灭、消灭,而“天物”则指自然界的万物。这个成语强调了人们对自然资源的不珍惜和对物品的任意
2025-04-30 03:55:46
成语故事(1-10)1.专心致志古时候有个围棋高手,名叫秋,人们称他弈秋。他有两个徒弟,其中一个专心好学,棋艺提高很快;另一个虽然也天天听课,但很不专心。他看着老师,心里却想着天上有没有大雁飞来,老师的话一句也没听进去,棋艺自然也没有丝毫提高。[注释]致:尽,极。志:志趣,心意。指用心专一,注意力不
2025-04-30 00:41:56
厉兵秣马"厉兵秣马"亦作"秣马厉兵",语出《左传·僖公三十三年》。公元前628年冬,晋文公死后不久,秦国派在郑国的大夫杞子使人密告秦穆公,说他现在掌握郑国都城北门的钥匙,如果秦国悄悄出兵偷袭,他里应外合,可以打下郑国。秦穆公不听大夫蹇(读 jian 简)叔劝阻,兵东进。成周北门时,当时年纪尚小的王孙
2025-04-29 20:23:59
pí fú hàn shù【出处】唐·韩愈·《调张籍》:李杜文章在,光焰万丈长。不知群儿愚,那用故谤伤。蚍蜉撼大树,可笑不自量。【意思】蚍蜉:大蚂蚁;撼:摇动。蚂蚁想摇动大树。比喻力量很小而妄想动摇强大的事物,不自量力。韩愈【反义词】量力而行,泰山压卵,摧枯拉朽,力所能及【近义词】不自量力,螳臂挡车
2025-04-29 17:34:33
【出处】晋·干宝《搜神记》【故事】战国时期宋康王的侍从官韩凭娶妻子何氏, 何氏长得很美丽,宋康王垂涎于何氏的美貌而抢夺了她。韩凭十分怨恨宋康王,结果被宋康王囚禁了起来,判处他到边境服白天守备、夜间筑城的刑罚。他妻子秘密地寄给韩凭一封信,信中说到:“那雨绵绵下不停,河流宽广水又深,太阳出来照我心。”过
2025-04-29 14:51:03
网站内容来自网络,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,立即删除!
站长QQ: 8786 8862 Copyright © 古汉语 鲁ICP备2021038129号-3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