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盘点那些藏在古诗词中的四字成语A开头

    01哀鸿遍野比喻到处都是呻吟呼号、流离失所的灾民。出自《诗经·小雅·鸿雁》:鸿雁于飞,哀鸣嗷嗷。维此哲人,谓我劬劳。02爱莫能助心里愿意帮助,但限于力量或条件的限制却没有办法做到。出自《诗经·大雅·烝民》:维仲山甫举之,爱莫助之。衮职有阙,维仲山甫补之。03暗送秋波比喻美女的眼睛。出自宋代苏轼的《百

    2025-02-19 02:09:31

  • 历史故事之晏子赎越石甫

    晏子赎越石甫【出处】晏子赎越石甫为出自《新序·节士·晏子赎越石甫》的一篇历史故事,体现了晏子尊贤礼士,闻过则改;越石甫自尊自重,刚正不阿的性格特点。【原文】晏子之晋,至中牟,睹弊冠反裘负刍,息于涂侧者,以为君子也,使人问焉曰:“子何为者也?”对曰:“我越石甫者也。”晏子曰“何为至此?”曰:“吾为人臣

    2025-02-19 01:34:21

  • 收藏!你需要知道的100个易错成语

    “哀而不伤”形容诗歌音乐优美雅致、感情适度;“不瘟不火”指戏曲既不沉闷乏味,也不急促;“大而化之”指做事情不小心谨慎;“罪不容诛”形容罪大恶极,处死都不能抵偿……100个容易望文生义的常用成语,你都用对了吗?快随着诗词君一起学习吧~这些成语不管是生活中,还是考试时,都会常常用到,不要让错误的用法成为

    2025-02-18 06:44:28

  • 成语释义-感悟篇-披荆斩棘

    披荆斩棘[pī jīng zhǎn jí ]【逐字释义】【披】:pī华 huá1)、覆盖在肩背上:披星戴月。2)、穿戴:披挂、披甲。3)、打开,散开:披襟、披阅、披露(发表,公布,表露)、所向披靡。4)、劈开,裂开:竹竿披了。【荆】:jīng1)、落叶灌木,叶有长柄,掌状分裂,开蓝紫色小花,枝条可编

    2025-02-18 05:47:29

  • 一课译词:鸡毛蒜皮

    [Photo/Pexels]“鸡毛蒜皮”,汉语成语,比喻无关紧要的事或没有什么价值的东西。可以翻译为“trivial matters,worthless things”等。例句:不要为鸡毛蒜皮的事生气。Don’t take offense at trifles.他把时间都浪费在鸡毛蒜皮的小事上。He

    2025-02-18 02:48:13

  • 50首栩栩如生的成语儿歌,50个成语造句,孩子们会特别喜欢朗读

    儿歌是孩子的语言,因此,孩子们会特别喜欢生动活泼、好玩有趣的儿歌,家长应该少应酬、少玩手机,多给孩子读一读儿歌,陪孩子健康、快乐成长!50首栩栩如生的成语儿歌,帮助儿童轻松愉快的认识、了解成语,从而达到初步认知,培养孩子对成语的学习兴趣。50首绘声绘色的成语儿歌,好玩有趣,吸引孩子的注意力,读起来朗

    2025-02-18 02:10:43

  • 盘点那些藏在古诗词中的四字成语(C开头)

    【19】春色撩人春天的景色引起人们的兴致。出自宋代陆游的《剑南诗稿·山园杂咏五首》:桃花烂漫杏花稀,春色撩人不忍为。【20】藏龙卧虎指隐藏着未被发现的人才;也指隐藏不露的人才。出自北周庾信的《同会河阳公新造山地聊得寓目》:暗石疑藏虎,盘根似卧龙。【21】藏头露尾藏起了头,露出了尾,形容说话躲躲闪闪,

    2025-02-18 00:25:47

  • 一诗一成语 让我们一起在诗作中学习成语,领略经典的魅力!

    火树银花:《正月十五夜》作者:苏味道(唐)正月十五夜作者:苏味道(唐)火树银花合,星桥铁锁开。暗尘随马去,明月逐人来。游伎皆秾李,行歌尽落梅。金吾不禁夜,玉漏莫相催。近乡情怯:《渡汉江》作者:宋之问(唐)渡汉江作者:宋之问(唐)岭外音书断,经冬复历春。近乡情更怯,不敢问来人。

    2025-02-17 05:48:55

  • 从功高盖世到死于非命,八个成语故事给孩子讲述韩信的传奇一生

    张良和韩信都在汉朝建立的过程中立下了不世功勋,前者获得善终,后者却死于非命。是什么造成了他们不同的命运呢?今天我就用八个成语故事来讲一讲韩信的传奇人生,试着解答这个疑问。不像张良出身韩国贵族,韩信的出身比较低贱。虽然长得人高马大,一表人才,经常背着一把象征贵族身份的剑,青年时代的韩信生活一贫如洗,以

    2025-02-17 04:54:36

  • 法律典故中的中国十大成语

    来源 | 超律志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中,有许多成语都来自于我国历史中的法律典故,这些成语所蕴含的寓意既反映了我们灿烂的民族文化,又为现代法律文化提供了重要的支撑。今天,小志就整理出十个来自法律典故中的中国成语,一起来感受中国传统的法律文化。大家在写法学论文或者考试时,也可以引用,逼格瞬间提高啦。1.

    2025-02-17 03:33:27

网站内容来自网络,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,立即删除!
站长QQ: 8786 8862 Copyright © 古汉语 鲁ICP备2021038129号-3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