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成语释义-春之篇-燕语莺呼

    燕语莺呼【逐字释义】【燕】:1)、中国周代诸侯国名,在今河北省北部和辽宁省南部:燕赵、燕山、燕京。2)、候鸟,常在人家屋内或屋檐下用泥做巢居住,捕食昆虫,对农作物有益:燕尔(形容新婚夫妇亲睦和美的样子)。燕好(常用以指男女相爱)。3)、古同“宴”,安闲,安乐。【语】:1)、话:语言、汉语、英语、语录

    2025-03-06 01:15:13

  • 成语释义--春风化雨

    春风化雨【逐字释义】【春】:1)、春季:一年四季中的第一季。比喻具有生气、活力、生机。春秋:a.比喻岁月(不知过了多少个春秋);b、指年龄、年岁(春秋已高);c、指中国古代的编年体史书,鲁国的《春秋》,亦泛指历史或历史著作;d、中国的历史上的一个时代(公元前770-公元前476年)。2)、指两性相求

    2025-03-06 00:02:18

  • 每日一成语:无耻之尤

    成语词典> 无耻之尤【成语】:无耻之尤【拼音】:wú chǐ zhī yóu【简拼】:wczy【解释】:尤:突出的。最无耻的。形容无耻到了极点。【出处】:清·吴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三十六回:“这班人可以算得无耻之尤。”【示例】:至于替魏忠贤建立生祠,更被人们认为是“~”(姚雪垠《李自成

    2025-03-05 05:48:20

  • 快为孩子收藏吧——满身有成语:1000个人体本身部位成语大全

    成语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经典呈现之一,是文字应组合用延伸,高度的文字精炼浓缩,让其魅力无限。汉字本质是人与自然的关系,汉字以人身体丈量天下——人体本身,上头下足,左右双手前身后背。人体本身不同位置的汉字表述,会表达“人体本身”的自然特性,在成语表达中也会带有此种自然特性,来看看人体本身不同部位的

    2025-03-05 05:00:18

  • 每日一成语:倚门卖笑

    成语词典> 倚门卖笑【成语】:倚门卖笑【拼音】:yǐ mén mài xiào【简拼】:ymmx【解释】:旧时形容妓女的生活。【出处】:《史记•货殖列传》:“刺绣文不如倚市门。”【示例】:伫看我们这样打扮,并不象那~的娼妓。 清·刘鹗《老残游记续集遗稿》第二回【近义词】:倚门卖俏、倚门献笑【反

    2025-03-05 03:05:52

  • 中考常考易错成语梳理——百折不挠、如雷贯耳、茅塞顿开

    百折不挠:指无论受到多少挫折都不退缩。比喻意志坚强,品节刚毅。①马云锐意进取,百折不挠,创建了“阿里巴巴”,成了许多人的精神偶像。 (正确)②没有千锤百炼,没有百折不挠,哪有我今日的成就? (正确)如雷贯耳:像雷声穿过耳朵一样,形容人的名声很大。①孙立人得知史迪威将军被召回国的消息,如雷贯耳,不禁呆

    2025-03-05 02:49:48

  • 每日一成语:鹊驾银河

    成语词典> 鹊驾银河【成语】:鹊驾银河【拼音】:què jià yín hé【简拼】:qjyh【解释】:俗传七夕鹊鸟架桥于银河以渡 牛郎 、 织女 。借指婚配。 清 蒲松龄 《八月为李大厅复孙俊服启》:“因而春行宝帐,赤绳自生前繫定,遂教鹊驾银河。”鹊驾银河 成语接龙【顺接】:河沙世界 河山之

    2025-03-05 01:42:20

  • 每日一成语:轻薄无行

    成语词典> 轻薄无行【成语】:轻薄无行【拼音】:qīng bó wú xíng【简拼】:qbwx【解释】:无行:品行坏。态度轻佻,道德败坏。【出处】:《晋书•华表传》:“恒为州大中正,乡人任让轻薄无行,为恒所黜。”【示例】:他怎么变得如此~了。【近义词】:【反义词】:【语法】:作谓语、定语;指

    2025-03-04 04:55:27

  • 成语释义-感悟篇-浮云朝露

    浮云朝露【逐字释义】【浮】:1)、漂,与“沉”相对:浮桥、浮力、浮标、浮萍、浮泛、浮沉、漂浮、浮光掠影。2)、表面的:浮皮儿、浮土、浮雕(雕塑的一种,在平面上雕出凸起的形象)。3)、暂时的:浮记、浮支。4)、不沉静,不沉着:轻浮、浮躁、心浮气躁。5)、空虚,不切实:浮夸、浮华。6)、超过,多余:人浮

    2025-03-04 03:23:51

  • 每日一成语:触目悲感

    成语词典> 触目悲感【成语】:触目悲感【拼音】:chù mù bēi gǎn【简拼】:cmbg【解释】:触目:目光所及。指所看到的一切都令人悲痛伤感。【出处】:《晋书•习凿齿传》:“来达襄阳,触目悲感,略无欢情。”【示例】:【近义词】:【反义词】:【语法】:触目悲感 成语接龙【顺接】:感人肺肝

    2025-03-04 02:33:55

网站内容来自网络,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,立即删除!
站长QQ: 8786 8862 Copyright © 古汉语 鲁ICP备2021038129号-30